孝親費這個詞你應該不陌生吧?你是不是在思考:「孝親費多少才是合理的呢?」「孝親費一定要給嗎?」
如果你點進來看這篇文章,相信你也是對於孝親費有一些疑惑,到底大家都怎麼給孝親費、給多少、以及如果孝親費影響到自己的理財規劃時,應該怎麼辦?
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有關於孝親費的論戰,但是我們這篇文章會帶你深入了解孝親費背後的象徵意義,還有更重要的是如何不讓「孝親費」這件事影響到你的生活、經濟、和心情,記得一定要看到最後才能解決對你心中的困惑喔!
孝親費一定要給嗎?法律有明文規定嗎?
很多社會新鮮人第一次聽到「孝親費」的概念,都會很困惑到底孝親費要怎麼給、給多少、怎麼計算?孝親費一定要給嗎?但是你知道嗎?其實法律上並沒有明文規定要給孝親費喔!孝親費的由來,其實還是跟文化風氣比較有關。
台灣文化普遍傳承到儒家的倫理思想,「孝道」一直是許多家庭很重視的一塊,從小學校也會教育我們飲水思源,另外加上許多長輩有「養兒防老」的觀念,所以會覺得子女出社會工作賺錢之後,也要拿「錢」回家,種種因素加在一起,就變成了現在有些家庭的孝親費習慣。(說穿了,孝親費現象就是比較容易發生在亞洲的華人社會當中~)
那你可能會好奇了,不同家庭的孝親費都是怎麼給的?是一個月給多少錢呢?還是說有需要再給予某程度上協助?
這裏我們也蒐集了一些粉絲和學員的案例之後,可以歸類成下面三種大方向給你參考。
🔺 孝親費給多少才合理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檢視自己「孝親費」是不是自己最大的隱形支出。圖片來源:慢活學院
孝親費類型1:被硬性規定要給
家長硬性規定要給孝親費的情況其實不少見喔XD 相信你應該多多少少有聽過,或是說你也有可能是這一類型的案例之一。
這類案例,通常就是父母會很明確的說你要給多少孝親費,比如每個月的收入的三分之一作為孝親費、或是一個月給三萬、五萬等。
在這種情況下,子女可能會承擔非常大的經濟壓力,而父母立場通常都是希望子女可以幫忙負擔家計、回饋父母的養育、或是認為這是一種孝順的表現等等。
比如我們聽過有人是月薪四萬,但每個月要繳給家裡一萬五;也有朋友月薪十萬,但要繳三萬孝親費,當然也有人只要給幾千塊就好,每個家庭都不一樣。
不過我們聽到的最誇張的是按比例計算要求小孩給孝親費,這可能會間接導致在心理層面上不想主動賺太多錢,因為賺得越多就必須拿出去的越多。(這是真實聽到的案例,確實會造成小孩有過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)
孝親費類型2:可彈性給
有些家庭採取彈性給孝親費,也就是雖然希望子女給孝親費,但是不一定要給到某個金額、或是不一定要每個月給。
這種有可能是父母考慮到子女的能力和家庭的經濟狀況,認為子女衡量自己的收入條件再決定給多少就好。相對來說子女就掌握了更大的財務自主權,在心理方面也就獲得了更大的自由。
比如說有某個學員,本身是業務,收入比較不穩定,但他會根據每個月收入來決定要給多少,業績獎金多的時候他就給多一點,業績獎金少的時候就優先照顧自己的存款。
這樣的方式可以讓長輩和小孩雙方都有更多的彈性,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了。
孝親費類型3:完全不用給
如果你是第三類型,是不用給孝親費的,那麼真的恭喜你~你不必去煩惱這個很多人遇到的難題XD
當然我們排除掉父母已經不健在或是家庭關係不好的狀況,有些家庭父母可能沒有特別提出要求、或是他們自己也沒給上一輩孝親費,所以會覺得子女也不用給孝親費。
在這種情況下子女給不給孝親費就完全是自願式的了,而不會受硬性的經濟壓力約束。比如有些朋友平常不會給孝親費,但是過年就會自願包個「比較大包的紅包」給父母,這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。
很多人對於「孝親費」的迷思
其實在台灣這塊土地,關於孝親費有很多迷思跟誤解,才會造成許多人給孝親費給到自己理財出狀況都不知道,建議你可以看看以下關於孝親費的迷思,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對孝親費的誤會呢?
- 「不給孝親費就是不孝順」: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,認為孝親費是一種孝順的展現,不給就是不孝順,然而真的是這樣嗎?孝順父母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,除了金錢以外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呢?
- 「孝親費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」:這種說法也很多,雖然孝親費確實可以視為一種回報,但孝順父母其實也包含你的行動和態度。所以有些人會說,先照顧好自己,把自己照顧好對父母來說更是個養育之恩。
- 「孝親費一定要給到吉利的數字」:這跟包紅包很像,有些比較傳統或者有信仰的家庭,可能會要你避開4、或是只能包6開頭(比如6000、16000)等,有時候會讓你有過度龐大的支出。
- 「給了孝親費就可以不用再照顧父母」:有很多人認為金錢能解決一切,所以會覺得「我有給孝親費,當然就可以不再照顧父母」,但別忘了孝親費僅是一種經濟支持,仍然無法取代你親自的照顧和陪伴。
- 「孝親費給越高代表對父母的愛越多」:也有人太重視金額的高低,覺得非得用高額孝親費來展現你的孝心與愛心,但是反而造成自己很大的經濟壓力,也對日後的生活造成隱憂。
☛ 延伸閱讀:5個存錢方法擺脫月光族,輕鬆存下第一個300萬
☛ 延伸閱讀:免費記帳APP推薦!排行 Top 10 簡單、易上手的記帳軟體!
上面這些迷思破解可能顛覆了你過往的認知,如果你過去真的有上面幾點迷思,那麼你現在應該鬆了一口氣吧XD
那麼我們接下來看看,到底該不該給孝親費呢?
孝親費該給多少合理?不給會怎麼樣?
前面也有說到,法律上並沒有明文規定子女出社會工作後一定要給父母孝親費,也沒有所謂「孝親費」這個詞。
當然法律上若父母無存款且無謀生能力的話(無謀生能力的條件其實跟你想的不大一樣),子女對父母是有扶養義務的,不過我們就來討論如果父母本身有存款、可以照顧自己的話,子女該不該給孝親費呢?
關於該不該給孝親費,這個議題一直以來雙法都有各自的說法與立場,我們也從學員和粉絲間找到了一些不同的立場給你參考。
第一個立場:自己覺得該給孝親費
大部分學員及身邊的朋友認為該給孝親費的理由,大概都是以下幾種:
- 父母把我們照顧教育到大,子女應該盡可能回饋父母
- 父母以前也很辛苦,現在有能力可以幫助父母提高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
- 反正父母也是把錢拿去存起來,他們只是希望子女有這份心意
- 成家以後不能隨時陪在父母身邊,有孝親費至少可以應付緊急狀況跟開銷
第二個立場:認為不該給孝親費
那麼持反方立場的人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呢?通常是以下觀點:
- 父母自己存款也足夠,反而給了孝親費讓自己財務很吃緊
- 孝順可以用很多方式表達,平常付出時間陪伴跟照顧比金錢更重要
- 父母也要有好的理財觀念,不要完全只想靠著「養兒防老」
- 一直給孝親費結果自己沒辦法存錢跟投資,根本無法做未來人生規劃
你會發現其實孝親費到底該不該給,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你「想不想給?有沒有能力給?」
如果在能力範圍內、而且也真心想給孝親費,那麼問題就不存在了,對吧?
所以大部分的人並不是不想孝順父母,而是不希望硬被要超出能力範圍的孝親費,畢竟這多少和現在的高房價和生活經濟壓力有關係,假如每個月都拿出高額的孝親費出來,真的是會造成自己很大的經濟負擔的。
🔺 關於「孝親費」這一點我們在《慢富》這一本書裡面也有部分篇幅在講這件,一起幫你打破在理財上長輩給你的傳統觀念。購書連結:博客來
給出能力以外的孝親費,會發生什麼事?
也許你當下會覺得孝親費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對不對?
這麼說好了,如果你給孝親費的金額對你存錢並沒有什麼影響的話,那就沒關係。可是如果你的孝親費已經給出「超過你的經濟能力了」,也就是如果新月薪5萬但是要給出4萬當孝親費,那麼你就要開始重視這件事了,因為它可能會帶來一些隱憂,包括:
- 「財務壓力」:孝親費佔你收入比重太高,導致你存不了錢,當然要進一步運用投資放大資產就更不可能了,長期就會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品質和未來的生活規劃。
- 「自我犧牲」:有些人硬要給超出能力的孝親費,又不敢跟父母溝通,只好自己省吃儉用,結果讓自己陷入犧牲自我的情況,甚至影響到個人的健康和生活幸福感。
- 「負面情緒」:因為過度的經濟負擔,非常容易引發負面情緒,如焦慮、壓力和憤怒等因無法應對財務壓力而產生的情緒困擾。
- 「父母錯誤期望」:過度給出孝親費可能會讓父母產生錯誤的期望,認為子女有能力給出「更高」的孝親費,因此陷入無止盡的要求之中。
- 「影響家庭關係」:一方給的有困難、另一方不知道而持續索求,就會對家庭關係造成負面影響,引發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,甚至造成很多吵架的引爆點(然後父母可能又會誤以為你就是不孝、夫妻之間溝通不足等等)。
要怎麼正面處理和看待孝親費?
至於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好好的處理孝親費這件事呢?
從上面的分析你會發現只要雙方有個協議跟共識,而且再加上孝親費不會造成子女額外的經濟負擔的話,孝親費其實是可以給得很舒服的。
你可以把握這三個原則去好好處理未來的孝親費:
- 「積極溝通」:孝親費有時會造成不愉快,都是因為父母跟子女雙方在認知上有落差,所以一定要積極的溝通,不然你都不說的話誰會知道你的想法呢?
- 「心態建立」:父母與子女雙方對於「孝順」這件事都要有正確的認知,金錢不能衡量一切。你可以和父母一起討論「養兒防老」這件事的迷思,並且多和父母談論你對於孝親費的真實感受,是給得開心呢?還是給的心裡很有壓力?我們相信父母都是愛孩子的,聽過你的陳述,雙方就不會一直執著在孝親費的數字上囉~
- 「做好自己的理財規劃」:自己從現在開始就要為自己往後的人生負責,及早做好人生的理財規劃、退休計畫,了解自己會有哪些開銷,並且有完整的資產累積計畫,才不會老了又需要依賴子女的孝親費,而子女又因此無法存錢、又要跟下一代拿孝親費…變成一個惡性循環…
話說回來,「孝親費」本質上就是金錢,並且算是你每個薪水的配置及安排,所以在所有的金錢安排上本質上就會和「理財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也就是說,給不給孝親費這件事,你可以透過「理財」讓他變得更舒服,有可能是透過更好的溝通、拉出財務界線,也有可能是經過更緊密的理財規劃,讓自己可以有餘韻的拿出可負擔的孝親費。我猜你應該沒想到「孝親費」和「理財」其實是有關係的對吧?
所以如果你在孝親費上面有比較大的困難的話,你可以聽聽下面的理財致富培訓影片,你可以免費的學習怎麼樣把基礎的理財給做好,相信你再把基礎的理財做好之後,你就更有能力可以給父母適當的金援囉~
【怎麼存到下一個300萬?】
明明都有在存錢、開源、節流....
存款怎麼都一直沒有超過300萬?
告訴你真正原因:絕對不是「錢賺不夠多」的問題
點擊下面按鈕,趕快把成功存下300萬的方法學起來吧!
只有金錢能表達孝心和孝順嗎?
我們來思考一下,只有金錢能表達孝心嗎?相信應該「不是」,對吧?
孝心是一種對父母的愛、尊重和關懷,它其實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表達,而不僅僅是金錢。當然我們不否認金錢可以提供重要的物質支持,但真正的孝順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表達。
首先,時間是表達孝心很重要卻常被忽略的方式。花時間陪伴父母、跟他們的聊聊天,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、定期安排一些家庭聚會和活動等,其實都是孝順的體現。
勇於表達你的愛與感謝也是孝心的一部分。定期問候、大大的擁抱、真誠的感謝,都能夠讓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愛,也會讓父母知道你對他們的付出都有記在心裡。
另外,勞力付出也跟金錢付出一樣有價值,幫助父母處理生活上的事務也是一種孝心。比如幫他們處理財務、醫療事務,或是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(像很多父母不太會操作手機電腦XD)。這樣能大大幫助他們減輕生活中的壓力跟煩心的事物。
還有一點很重要的,好好照顧好自己、好好教育和培養下一代何嘗不是是一種孝心呢?父母對子女的愛和付出是無私的,他們也希望你能夠過得很好、過得快樂,並且養育出同樣幸福的孩子,所以當你好好努力學習、做好本職工作、甚至能夠對社會有所回饋,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了。
其實你可以從上面的這些話當中看到,孝順永遠不是只有單一面向,但是當你被「孝親費」這個單一思維限制住的時候,你反而沒辦法好好的去照顧並孝順你的父母喔。
除了孝親費,與家人的財務問題也要注意
除了孝親費以外,家人間的財務問題還有許多其他可能的情況,像有些家人(父母、子女、手足、親戚等)會跟你借錢,這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借款期限要怎麼訂?家人不還錢要怎麼辦?最多該借多少?
還有一種常見的狀況是家人欠債,導致對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造成影響,因為當事人如果無力還債,那就會需要其他家人的金援,甚至新聞上也有不少討債集團上門而影響全家生活的案例。
有些財務問題則是因為家人在投資上失利,這就要看他虧損的金額會不會影響到生活,甚至影響全家生計,這些都是家庭中隱藏的財務問題。
【做好理財,財富自由不是夢】
怎麼制定一個完整財務規劃?
怎麼快速存到300萬?了解自己所有的財務狀況?
先從基本的財務整理開始!!
趕快點擊下面按鈕,學習制定自己的財富自由計畫吧!
應該開始建立與家人的「財務界線」
這篇雖然在探討的是孝親費的議題,可是你一定也發現除了孝親費之外,家人之前可能還存在其他形式的財務問題。
所以其實在規劃個人理財計劃時,也要思考你跟家人之間的「財務界線」在哪裡~那什麼是「財務界線」呢?
「財務界線」就是你個人對於跟家人間的金錢運用的一個原則,它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一切都是以你自己的狀況延伸出去思考的,前提是你要先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清楚的了解,包括收入、支出、未來開銷需求等,這樣你才能評估你的能力在哪裡、才知道跟家人的財務界線要怎麼界定嘛~
事先想好你的能力可以(或願意)幫忙家人到什麼程度,才可以避免之後忽然手忙腳亂的,也才可以避免家人之間因為認知上的落差造成的不愉快。
所以說到底,孝親費只是表面上的金錢問題,真正的問題非常有可能是你個人的財務上也出了問題,建議你一定要開始規劃個人財務計畫,這才是解決事情的根本之道喔。
延伸閱讀
☛ 延伸閱讀:日常生活省錢方法?10個省錢方法自然每月能省下一大筆錢!
☛ 延伸閱讀:13個增加收入的技能,有效強化新世代的賺錢能力
☛ 延伸閱讀:15個主流的被動收入該怎麼建立?有什麼陷阱要注意?真的躺著賺錢嗎?
☛ 延伸閱讀:新手理財該注意什麼?避免踏入「這5個」理財迷思中!
☛ 延伸閱讀:數位帳戶是什麼?數位銀行、純網銀又是什麼?優缺點一次分析給你聽!
☛ 延伸閱讀:最新信用卡推薦,5張無腦刷神卡,超省時又享高額回饋!
☛ 延伸閱讀:緊急預備金多少才夠?預備金準備10萬夠不夠?存在哪比較好?
☛ 延伸閱讀:10本投資理財書單推薦,培養「有錢人」的腦袋,從閱讀開始最簡單!
☛ 延伸閱讀:如何增加銀行定存利息?4個方法讓你的銀行利息變多